鳳雛遺址建于西周早期,距今約3100年,廢于西周中晚期,據專家考證屬宮室建筑,為周王室所有。1976年發現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雛村(今京當鎮賀家村),是周原遺址核心區。1982年,其所屬周原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周原遺址。(圖片由岐山縣周文化景區管理委員會提供)
鳳雛遺址規模并不大,卻是我國已知最早、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,也是西周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遺址。
鳳雛遺址甲組建筑基址復原鳥瞰圖。(圖片由岐山縣周文化景區管理委員會提供)
該整組建筑前堂與后室之間有廊房連結,門、堂、室的兩側分別為通長的東西廂房,將其庭院圍成封閉空間。院落四周用檐廊環繞。房屋基址下設置有排水陶管和卵石疊筑的暗溝,以便于排除院內積水。屋脊、屋檐和屋頂天溝等關鍵部位用瓦覆蓋。這種兩進式建筑組群,院與院串聯縱深布局,左右完全對稱,“堂前后室”格局的平面布局、空間組合的我國最早的四合院,充分體現了鳳雛遺址在中國建筑歷史上的里程碑意義。(“學習強國”寶雞學習平臺)
寶雞新聞網最新原創作品:
編輯:邱融融